黑龙江省2012年度(2011.11-2012.10)农业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评价分析
2012年度总的气候特点表现为:农区大部气温正常略高,降水略多,日照偏少。生长季(5-9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总体来说,作物生长季内热量、水分、光照条件配合较好,灾害损失小,因此2012年粮食总产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一、基本气候概况及四季气候特点
2012年度(2011.11-2012.10)全省年平均气温为2.8℃,比历年同期偏高0.3℃,比去年同期偏低0.1℃。大兴安岭及德都等地为-4.1~-0.3℃;其它地区为0~5.3℃,全省大部地区与历年同期持平或偏高1℃(图1),与去年同期相比,北部地区偏低1℃,其他地区持平或偏高1℃。
2012年度(2011.11-2012.10)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为588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1成,比去年同期偏多近3成。大兴安岭、黑河大部、松嫩平原西部、三江平原东部及牡丹江大部降水量为409~597毫米,其它地区降水量为604~848毫米(图2)。大部地区比历年同期偏多1~5成。与去年同期相比,大部地区偏多1~9成。
冬季(2011.11-2012.2)全省平均气温偏低,降水偏少。全省平均气温为-15.8℃,比历年同期偏低0.5℃,比去年同期偏低0.3℃;平均降水量为15mm,比历年同期偏少33%,比去年同期偏少67%。
春季(3-5月)全省大部气温偏高,降水西少东多,日照偏少。全省平均气温为4.8℃,比历年同期偏高0.5℃,比去年同期偏高0.6℃;全省平均降水量为78毫米,与历年同期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偏少17%。
夏季(6-8月)农区大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全省平均气温为20.9℃,比历年同期偏高0.7℃,比去年同期偏低0.3℃;全省平均降水量为345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3%,比去年同期偏多26%;夏季我省农区日照偏少,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664小时,比历年同期偏少47小时,比去年同期偏少57小时。
秋季(9-10月)全省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大部分地区初霜冻日期偏晚。全省平均气温为9.4℃,比历年同期偏高0.9℃,比去年同期偏低0.4℃;平均降水量为151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70%,比去年同期偏多326%。
二、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冬季全省气温偏低,降水偏少,截止2月末,我省西南部无积雪覆盖,对土壤保墒不利。前春全省大部降水偏多,对备春耕有一定不利影响,而后西部降水偏少,至4月下旬末松嫩平原西部土壤缺墒,播种需坐水进行。5月降水偏少,但对西部旱情有一定缓解,总体适宜播种。夏季气象条件较好,热量充足,水分充沛,日照虽然偏少但基本够用,作物快速发育,长势良好。6月上、中旬降水偏多,使前期旱情得以很大缓解,但日照偏少对作物生长和水稻分蘖略有影响,下旬气温偏高,日照充足,有利作物快速生长。7月1-25日我省大部农区热量条件非常好,对作物生长发育非常有利,中旬部分地区出现干旱但持续时间较短,对作物生长影响不大,25-31日全省大部地区多雨、高湿、寡照、低温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8月我省大部农区热量和日照充足,虽然部分地区土壤缺墒,但大部农区的土壤水分能够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月底受台风“布拉万”影响出现局地玉米和水稻倒伏现象,但对整体影响不大,8月总体气象条件对作物灌浆成熟有利。秋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但基本够用,比较有利作物成熟,尤其是大部地区初霜冻日期偏晚,对晚熟品种和贪青地块作物的后期成熟非常有利,但由于降水量大,降水日数较多,导致大田湿度过大,不利作物收获,出现“埋汰秋”现象,至10月末大田收获才基本结束。
三、总结
综上所述,2012年在作物生长发育期间,热量充足、水分充沛、光照够用,气象条件总体适宜作物生长发育,虽部分地区出现了低温、寡照、干旱、高湿、台风等灾害,影响了大田作物生长发育,但持续时间较短,影响不大。总体来说,作物生长季内光、温、水配合较好,灾害损失小,为粮食作物的稳产增收提供了有利保证,因此2012年全省粮食总产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图1 2011年11月-2012年10月平均气温距平(℃)
图1 2011年11月-2012年10月平均气温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