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黑龙江省农业灾害主要有春季雪灾、土壤内涝,作物生长季里部分时段的低温、寡照和土壤干旱,上述灾害程度较轻,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小;暴雨、冰雹等由强对流天气引起的突发性、局地性灾害时有发生,但受灾的范围小。总体来说,2011年黑龙江省的农业灾害种类虽多,但没有发生大范围、程度重的农业气象灾害,因此,今年的农业灾害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小。
一、灾害概况
2011年黑龙江省的农业灾害主要有春季雪灾、土壤内涝、土壤干旱、低温、寡照、病虫害、暴雨、洪涝、冰雹、大风等灾害,但没有发生范围大、程度重的农业气象灾害,强对流天气如暴雨、大风、冰雹等突发性、局地性的灾害时有发生,对局部地区造成了危害。
春季里主要发生了雪灾和土壤内涝,其中,土壤内涝主要发生在东部春整地时期及播种期;土壤干旱主要发生在6月中旬、下旬和秋季,且秋季土壤干旱的持续时间较长。暴雨、冰雹、大风、内涝等由强对流天气引起的灾害则主要集中于夏季发生。
二、灾害分析
1、暴雪及土壤偏涝
4月22~25日我省三江平原及牡丹江地区出现了较大的降雪天气过程,其中,绥芬河达暴雪程度,积雪深度达30厘米,此次的雨雪天气过程主要集中在我省中东部农业种植区,影响春整地进度及播种。5月上旬我省东部部分县市土壤偏涝,延缓春播进度。
2、低温、阴雨、寡照
5月中旬全省气温偏低,其中13~15日大部农区气温持续偏低,比常年偏低4.5℃,影响玉米、大豆播种和出苗,同时易导致粉籽。6月上旬全省大部地区降水偏多,气温偏低,日照时数偏少,出现了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土壤透气性差,热量不够,光合量不足,不利玉米、大豆快速生长,影响水稻扎根返青。
3、干旱和病虫害
6月中下旬,气温持续偏高,西部大部降水偏少,其中6月下旬黑河西南部、松嫩平原大部降水异常偏少,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9成左右,高温少雨天气加大了土壤蒸发量,旱区范围迅速扩大,从6月中旬末8县市土壤呈旱象迅速扩大至6月下旬末的25个县市土壤干旱,旱区主要集中于松嫩平原大部,其中5个县市土壤干旱严重,不利于作物的快速生长。
8月下旬,由于我省农区降水量偏少,农区0~30厘米土层南部部分地区土壤出现了干旱,伴随着9~10月每一旬降水量的持续偏少,干旱的范围逐渐扩大,且部分农区40~50厘米土层土壤也出现了持续的土壤干旱。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土壤干旱对作物的灌浆成熟不利,但自9月中旬之后,我省大部地区进入了秋收时段,后期的土壤干旱反而有利于大田作物茎秆脱水,籽粒完熟,但不利于贪青晚熟作物和秋菜的正常成熟。
今年夏季局部地区水稻发生了稻瘟病病害,部分地区玉米发生了玉米螟虫害,但各地都采取了有效措施,各类病虫害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4、秋季霜冻
自9月1日开始我省自北向南部分地区出现初霜冻。大兴安岭及嘉荫在9月10日前出现霜冻;9月17~18日,黑河大部、松嫩平原部分县市及依兰、林口出现初霜冻。上述出现初霜冻的地区多数县市比历年同期早1~5天。由于前期多晴好天气,作物生育进程偏早,大田作物在初霜冻出现前已经基本成熟,此次霜冻仅影响了贪青晚熟地块灌浆成熟。
5、大风、冰雹、暴雨、内涝
今年夏季暴雨洪涝、风雹等强对流天气频发,主要集中在6月和8月,7月较少,其中冰雹灾害发生频率较高。
富裕、海伦、鸡西、鸡东、桦川,方正、北安、哈尔滨、肇源等地在夏季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强降水袭击,农田受淹,局地暴雨洪涝灾害较重(具体详见附表1)。
庆安县部分乡镇、甘南、方正、海伦、嘉荫、依兰、密山市、尚志、青冈等地在夏季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风雹袭击,使大豆、玉米大面积倒伏,局地风雹灾害较重(具体详见附表2)。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今年我省发生的灾害种类与历年基本相同,第一类是由于气温、降水、日照匹配不良引起的春季土壤内涝、夏季和秋季土壤干旱、部分时段的低温、寡照灾害,今年此类灾害发生的程度轻,加之各地农业部门及时采用防灾减灾措施进行防控,因此此类灾害未对农业造成较大影响;第二类是由于强对流天气引起的暴雨、冰雹、大风、内涝灾害,此类灾害小范围爆发,只造成了局地的农业损失;第三类是病虫害,由于大部分地区都能够采取喷施农药、生物技术等措施防治病虫害,因此,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也小。建议各地不能放松警惕,防灾减灾思想的警钟长鸣,提前做好抵御明年各类农业灾害的准备,保证农业的稳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