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平均气温略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10℃积温正常,大兴安岭地区出现严重汛情,大部农区土壤墒情较适宜。目前大兴安岭汛情对全省粮食安全影响较小,主要农区土壤墒情较好,作物长势正常,好于去年同期,部分地区生育期略晚,各地农作物生育进程仍在安全成熟范围内,如果后期热量补偿上来,则影响不大。预计6月下旬气象条件较适宜作物快速生长。
一.天气气候概况
1.气温
6月中旬全省平均气温为20.4℃,比历年同期偏高0.8℃,比去年同期偏高2.6℃。大兴安岭大部、汤旺及绥芬河平均气温为15~19℃,其他地区为19~22℃。与历年同期相比,大兴安岭、松嫩平原西部、牡丹江东部及抚远基本持平,其他地区偏高1~2℃(图1)。与去年同期相比,全省大部地区偏高1~5℃。
2.降水
6月中旬全省平均降水量为42.5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45%,比去年同期偏少25%。三江平原东部,松嫩平原局部、伊春北部、黑河北部降水量为6~25毫米;大兴安岭地区、松嫩平原西北部、三江平原局部、牡丹江中部降水量超过50毫米,其中塔河、新林降水量分别为132毫米和135毫米,其他地区降水量为25~49毫米(图2)。与历年同期相比,黑河北部、伊春大部、松嫩平原中南部、三江平原中东部偏少1~8成,其他地区偏多1成以上,其中大兴安岭地区偏多2~3倍。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兴安岭、松嫩平原西部、牡丹江南部偏多1成以上,其中大兴安岭大部地区偏多1倍以上;其他地区偏少1~8成。
3.日照
6月中旬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65.0小时,比历年同期偏少14.5小时,比去年同期偏少35.9小时。大兴安岭大部、伊春中部、松嫩平原中南部及牡丹江大部日照时数在39~60小时之间,巴彦、伊春市、杜尔伯特日照时数分别为117、119、123小时,其他地区日照时数在61~97小时之间。与历年同期相比,伊春南部、杜尔伯特、巴彦、抚远、富锦、宝清偏多4~36小时,其他地区偏少1~44小时。与去年同期相比,伊春南部及零星站点持平或偏多1~74小时,其他地区偏少1~80小时。
4.积温
截至本旬末我省≥10℃积温为742.7℃,比历年同期偏多5℃,比去年同期偏少44.4℃。大兴安岭地区以及汤旺≥10℃积温在339~427℃之间,黑河、伊春大部、齐齐哈尔北部、绥化北部、牡丹江地区、三江平原东北部≥10℃积温在582~797℃之间,其他地区≥10℃积温在809~962℃之间(图3)。
5.土壤墒情
6月18日全省各地土壤墒情观测结果显示:0~10厘米土层:逊克、杜尔伯特、汤原共3个测墒点土壤轻旱;松嫩平原部分地区、三江平原西部、牡丹江东部及呼玛、五大连池、北安共32个测墒点土壤处于偏涝状态;其他测墒点土壤墒情正常(图4)。与6月8日测墒结果比较,轻旱测墒点减少了9个,偏涝测墒点个数增加了17个。
二、农业气象灾害及影响
6月中旬,由于降水偏多,大兴安岭黑龙江流域出现严重汛情,嫩江干流也出现超警戒水位状况。漠河、塔河、呼玛、嫩江、克山等地农作物出现了暴雨洪涝灾害,造成了局部地区农作物被淹和农业设施出现损失。出现内涝的低洼地块土壤长时间过湿会造成作物根系发育不良,影响后期生长发育,造成作物减产,且降水多,水流急,冲刷幼苗,苗情差,也会造成田间杂草滋生和病虫害蔓延流行。大兴安岭降水平缓地区对平地、岗地的作物影响不大。
三、天气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6月中旬,受阴雨天气影响,各地日照略显不足,大部农区低于各作物的日最适日照时数下限(7小时左右),不利于作物干物质累计。6月中旬平均温度和主要农区土壤墒情较适宜作物生长发育,但6月17-20日出现低温时段,18日部分农区日平均气温在17℃以下,不利于水稻分蘖,同时减缓旱田作物生长速度。6月中旬结合前期气象条件分析,阶段性低温、多雨和寡照造成部分地区作物生育期略偏晚,未形成低温冷害。虽然大兴安岭地区农作物遭受暴雨洪涝灾害,但大兴安岭全区粮食总产占全省0.37%左右,大兴安岭的汛情对全省粮食安全影响较小。综合来看,目前主要农区土壤墒情较好,作物长势正常,好于去年同期,部分地区生育期略晚,各地农作物生育进程仍在安全成熟范围内,如果后期热量补偿上来,则影响不大。
四、预测及建议
据预测,6月下旬全省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南部地区偏少,其他地区接近历史同期,预计6月下旬光温水条件适宜作物生长发育。6月下旬需要重点关注,低洼地块农田内涝及田间湿度大造成的田间杂草滋生和病虫害蔓延流行。建议涝象严重地区及时排涝散墒。各地应加强田间管理,视天气条件及时开展中耕、除草、施肥、喷药等农事活动,促进作物快速生长。另外,在喷施农药和叶面肥前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避免在雨前和风力较大天气作业,以免农药或叶面肥随雨水流入或随风落入土壤,加速黑土退化,同时也造成浪费。
图1 2021年6月中旬平均气温距平(℃)
图2 2021年6月中旬降水量(毫米)
图3截至6月中旬末全省≥10℃积温
图4 2021年6月18日0~10厘米土层土壤旱涝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