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农业气象条件分析及影响
【内容提要】2019年我省气候特点表现为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2019年春季我省回暖迅速,土壤解冻快,作物苗期和营养生长期都有较长适宜作物生长的时期,大部农区热量条件够用、水分充足、光照够用,有利于秋粮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然而整个生长季也经历了诸多不利气象条件,包括阶段性日照异常偏少、降水偏多造成的农田内涝、松嫩平原南部地区阶段性干旱、部分时段气温偏低以及大风和冰雹等气象灾害,由于全省农区采取有效抗灾措施,灾害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小。总体来看,2019年部分农事时段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存在不利影响,但是救灾措施得当,全年利于作物产量增加。
一、气候概况
2019年全年(1月—12月)全省年平均气温为4.1℃,比常年同期偏高1.1℃,比去年同期偏高0.6℃。大兴安岭大部地区年平均气温为-3.0~-0.0℃,黑河大部、伊春北部年平均气温为0.0~3.0℃,其它地区为3.0~7.0℃,全省大部县(市)年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偏高1~2℃(图1),比去年同期持平或偏高1℃。全年≥10℃积温大兴安岭、黑河大部、伊春大部、三江平原北部≥10℃积温不足2400℃,个别县(市)≥10℃积温在3000℃以上,其它地区在2400~3000℃之间,热量够用。
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为752毫米,与历年同期偏多43%,比去年同期偏多14%,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全省各地全年降水量在352~1136毫米之间(图1),大兴安岭地区及南部个别县市与历年同期持平或偏少1~3成,黑河大部、松嫩平原大部、牡丹江大部、三江平原南部地区比历年同期偏多2~5成,其它地区比历年同期偏多5~9成。与去年同期相比,伊春北部、三江平原大部、哈尔滨部分县(市)偏多3~9成,大兴安岭南部、松嫩平原少数县(市)、牡丹江大部偏少1~4成,其它地区持平或偏多1~2成。2019年作物生长期间大部分时间降水充沛,中西部水分条件较适宜,东部地区及低洼地区土壤过湿。由于降水偏多,全省4-10月日照偏少,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1612小时,比历年同期偏少10小时,比去年同期偏少98小时。
图1 2019年1月—12月平均气温距平(℃)和降水量(毫米)
二、气象条件对农业的影响分析
2019年我省气候特点表现为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略少。大田作物生长全程的大部分时间热量够用,水分充足,光照条件略差,期间在不同时间经历了阶段性寡照、内涝、干旱、低温、大风、冰雹等不利条件,对作物生长略有影响。从主要季节来看,春季(3-5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多, 有利于土壤化冻和春整地活动的开展,虽然出现了阶段性干旱,但是影响不大,大部地区土壤墒情适宜或较为适宜,对春耕生产比较有利。夏季(6-8月)降水多、气温持平略低、日照略少。其中降水多和阶段性寡照是夏季的主要不利因素,7月下旬以来,局部农田受降水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个别地块出现了减产甚至绝产等情况,但处于需水关键期农作物对水分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低温、寡照对部分地区农作物有一定不利影响。受灾期间农区采取有效抗灾措施,灾害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小。秋季(9~11月)气温、降水均与历年接近,9月中旬北部地区和东南部山区、半山区出现霜和霜冻,对晚熟作物略有不利影响,其他地区霜冻偏晚。综合来看秋季气象条件对作物收获、晾晒、储运及秋整地较为有利。
三、农业生产建议
目前我省处于冬闲季节,大田农业生产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建议农户利用这段时间积极总结农业生产经验,做好下一年的生产规划,可关注气候预测,提前做好选种的准备。冬季雪大、寒冷,建议温室大棚生产者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看天管理,适当调控棚内温湿度,降雪过后及时清扫棚上积雪;畜牧养殖业关注畜禽的营养供给,注意防寒保暖;储存的粮食注意通风、晾晒,防止捂霉。